想靠顴骨手術變美,卻被“3萬基礎價”迷了眼?別以為這就是全部!你以為占到便宜,實則可能正一步步踏入隱形消費的陷阱。從術前到術后,處處藏著加價“暗箭”。這3萬背后究竟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隱形消費?快來一探究竟!
?
顴骨手術“價格刺客”圖鑒:3萬基礎價背后藏著哪些隱形消費?
?
顴骨手術宣稱“3萬基礎價”,實際消費卻可能遠超預算,以下為常見的隱形消費項目及分析:
?
一、術前隱形消費
?
1、3D建模與設計費
?
部分機構將術前3D面部掃描、骨骼模擬設計列為“增值服務”,收費約3000-8000元。若術前未明確包含此項,術中可能臨時加收。
?
2、專jia點名費/主刀費
?
若指定院長級醫生或海外專jia',需額外支付1萬-5萬元“技術溢價”。例如,鄭州某網紅醫院院長級主刀費達6萬元,普通醫生僅需1.2萬-2萬元。
?
3、麻醉分級收費
?
全麻費用比局麻高5000元左右,部分機構可能默認選擇全麻,未提前告知價格差異。
?
二、術中隱形消費
?
1、設備升級費
?
傳統截骨術加收5000元,3D導航內推需加1.5萬元,機器人輔助手術費用高達3萬元。設備升級雖提升精度,但可能并非必要選擇。
?
2、材料附加費
?
鈦釘選擇影響價格:國產釘可省8000元,但術后可能需二次手術取出;進口釘雖貴但可吸收。部分機構會引導患者選擇高價進口材料。
?
3、術中加項費
?
術中醫生可能以“改善效果”為由,臨時增加顴弓降低、咬肌離斷等項目,費用增加2萬-5萬元。例如,趙貴慶醫生套餐中3D手術方案設計費另計5800元。
?
三、術后隱形消費
?
1、術后修復套餐
?
部分機構推出“術后修復包”,含消腫針、加壓頭套等,費用高達2萬元。實際這些物品可在藥店自行購買,成本僅數百元。
?
2、終身維護費
?
“尊享版”售后服務包承諾終身免費輪廓調整,但可能綁定多次消費項目,如每年注射填充等,長期成本遠超手術費。
?
3、復查捆綁消費
?
部分機構將術后CT復查、換藥等基礎服務拆分收費,每次復查加收500-2000元。
?
四、避坑指南
?
1、簽訂全包價合同
?
要求機構明確手術總價,列明包含項目(如麻醉、材料、復查次數),拒絕“基礎價+后期加項”模式。
?
2、查驗醫生資質
?
通過衛健委官網核實醫生執業資格,避免“助理操刀、專家掛名”的陷阱。
?
3、對比設備必要性
?
3D導航、機器人輔助等技術雖提升安全性,但需根據自身骨骼條件判斷是否必要,避免為“黑科技”支付溢價。
?
4、警惕低價引流
?
若報價低于市場價30%,可能存在術中加項、材料以次充好等風險。例如,某機構以3萬元“骨折價”吸引顧客,術后卻因兩側不對稱需支付高額修復費。
?
免責說明:本文由網友自由發布,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站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