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抗衰的隊伍,因為當下的醫療美容科技是可以有效賦予達成抗衰的,抗衰類的醫美項目很多,但不要把輪廓固定和填充混為一談。
輪廓固定和填充是一樣的嗎?
面部填充,主要是為凹陷部位補充流失的容積,主要以淺層平鋪填充為主,填充的層次是皮下的脂肪淺層內。但面部的深層衰老,是面部整體框架萎縮+連帶韌帶、筋膜發生移位,導致軟組織失去支撐,從而造成肌膚下垂態勢。
而「輪廓固定」并不是哪里凹了填哪里,它是以“內輪廓+中軸區+外輪廓”調整為目標,以微整的方式通過骨相補充、面部高光點、軟組織提升調整等方式進行面部提升抗衰規劃。
因為衰老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所以抗衰也應該強調整體。而「輪廓固定」的打造思路,就是基于整體改善思維,不是只滿足某個部位的年輕緊致。遵循先外輪廓后內輪廓的原則 ,分層重構,打造面部年輕態。如有需求,建議咨詢正規醫美機構。
輪廓固定具體怎么做?
輪廓固定應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內、先深層后淺層的注射原則。
1、先上后下
進行面部輪廓塑形時,應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固定。例如,首先固定額角、太陽穴發際線,然后再固定耳前和頰區,較后固定下頜角。上部的固定可以有效提升中下部的效果,減少下部固定的用量。
2、先外后內
韌帶線外側組織下垂速度比內側快。在治療過程中,首先需要固定韌帶線外側的組織,這樣可以使內側組織有一定程度的提拉和緊致,從而減少對內側組織的固定用量。例如,當太陽穴發際線被固定后,可以發現蘋果肌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淚溝也變淺了。因此,這樣就可以減少對中面部的治療量,避免中面部出現腫脹感。
3、先深層后淺層
在衰老過程中,深層組織流失更為突出,而淺層組織下垂相對較少。因此,在治療時,首先應該對深層組織進行固定,然后再考慮少量填充淺層組織,甚至有時可以不進行填充。如果過量填充淺層組織,可能會在長期內加重組織松弛的情況。即使在進行淚溝填充時,也應以在深層骨面填充為主,以避免過量填充淺層組織引起的"丁達爾"現象。
免責說明:本文由網友自由發布,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站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