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立
- 20年以上
牙齒缺損簡介:
牙齒缺損是指各種牙體硬組織不同程度的出現質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損壞或異常,它常表現為正常牙體形態、咬合及鄰結關系的破壞。通俗的說,在牙齒萌出后,都具有一定的解剖形態,如果牙齒形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缺損或者畸形,在醫學上將這些叫做牙齒缺損。出現牙齒缺損,會影響到牙周組織的健康、咀嚼功能和發音功能的發揮以及患者的面容美觀。
牙齒缺損治療方法:
如果牙齒出現缺損,患者應該立即向牙科醫生咨詢,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治療,牙科醫生一般會檢查受損部位,甚至還會請患者進行x光檢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由于撞傷而造成某顆牙齒完全脫落,要盡快帶上脫落的牙齒到牙醫處,可以通過“再植”使脫落的牙齒重新回到原位。
如果是較輕的牙齒缺損,就要改變刷牙方法,并做脫敏處理。
對于中度的牙齒缺損,就要進行牙體修復,缺損面積小的可以用充填法修復,充填法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玻璃離子、銀汞合金以及光固化樹脂等。如果缺損面積大用充填法不能修復的,可以用制作修復體的方法進行修復,修復體主要是全冠、嵌體和部分冠等。醫生會根據牙齒缺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修復治療。
而如果是重度的牙齒缺損,那就要進行牙髓治療了。
牙齒缺損并發癥:
1.牙本質過敏癥 這種酸痛的癥狀有時可以在幾個月內逐漸減輕而消失;有時可持續更長的時間而不見好轉。敏感的程度常因人而異,一般說來磨損的過程愈快,暴露面積愈大,則酸痛越明顯。
2.食物嵌塞咀嚼食物時,由于有由邊緣嵴和發育溝所確立的面外形,通常有利于食物偏離牙間隙。牙齒被磨損后,平面代替了正常凸面,從而增加了牙尖向對牙間隙楔入食物的作用;因磨損牙冠變短以及鄰面磨損都可引起食物嵌塞,并促使牙周病和鄰面齲的發生。
3.牙髓和根尖周病變系由于過度磨損使髓腔暴露所致。
4.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嚴重的面磨損可導致頜間垂直距離過短,從而引起顳頜關節病損。
5.創傷不均勻的磨損能遺留高陡牙尖,從而造成創傷。
6.創傷性潰瘍 不均勻磨損遺留的過銳牙尖和邊緣能刺激頰、舌粘膜,可引起局部潰瘍。
牙齒缺損種類:
1、斑釉癥:它又稱氟斑牙或黃斑牙,是由于慢性氟中毒引起釉質發育、鈣化不全。斑釉癥多見于恒牙,釉質表面有礦化異常所形成的白堊色橫線,重者呈斑塊狀。由于色素沉著,釉質常呈黃褐色的甚至黑褐色的斑塊。嚴重者,釉質形成窩狀實質性缺損。斑釉牙對磨擦的耐受性差,易磨損引起形態缺損,累及同一時期發育的多個牙齒,尤其在前牙,呈對稱性分布,對外形美觀妨礙很大,患此癥的人多要求美容修復治療。
2、遺傳性乳光牙本質(乳光牙):它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乳牙、恒牙均可受累。表現為牙齒萌出時,其形狀和大小正常,但牙冠呈微黃色,半透明。這種牙色(特別在恒牙)會逐漸變成藍灰色。牙釉質易從牙本質表面分裂脫落,使牙本質暴露,從而發生嚴重的咀嚼磨損,使黃色的牙本質顏色逐漸變暗或呈暗棕色,使牙體表面缺損和變色,影響牙齒美觀。
3、釉質發育不全癥:它是指釉質形成的量(厚度)減少,表現為釉質表面形成帶狀的或窩狀的凹陷,嚴重者牙面呈蜂窩狀。凹陷常為棕色。另外還表現為前牙切緣變薄、后牙牙尖缺損或消失。最常發生該癥的牙位是上下頜中切牙,對美容影響大。
4、先天性梅毒牙:10%一30%的先天性梅毒患者可發生牙齒變形,其表現有以下幾種:
1)半月形切牙:牙齒切緣較牙冠中部窄,并有切跡,多見于上中切牙、下切牙和上側切牙。另有無切跡狀如“螺絲刀”的切牙。
2)桑葚狀磨牙:第一恒磨牙(牙合)面萎縮,釉質呈小顆粒狀,有如桑葚。
3)蕾狀磨牙:第一恒磨牙(牙合)面牙尖湊攏,牙齒最大橫徑在牙頸部。
牙齒缺損的原因:
1:牙齒缺損常見的原因是齲病,其次為外傷、磨損、楔狀缺損、酸蝕和發育畸形。發育畸形常見的為釉質發育不全,斑釉牙及過小牙等。輕度釉質發育不全者牙冠呈白堊色或褐色斑,嚴重者則出現牙冠形態不完整,釉質鈣化不良,硬度降低,牙釉質表面粗糙且有色素沉著。
2:牙周病。患牙周病后,牙周組織逐漸破壞、齦溝加深、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脫落或被拔除。
3:頜骨的骨髓炎、腫瘤等也是造成牙列缺損的原因。會導致不均勻磨耗、進而產生牙折、有時無法治療而拔除。
4:外傷。前牙或后牙均可因受傷而折斷或脫落。外傷嚴重者還可伴有頜骨、牙槽骨、軟組織的缺損。
5: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牙槽骨等牙周組織發生生理性退變、牙齦萎縮,牙槽骨進行性吸收,導致牙齒脫落,但不是缺牙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