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立
- 20年以上
隆乳術介紹
隆乳術,實際上是通過醫學手段,將生物組織或生物組織代用品,植入乳房內,并控制及塑造其外觀,從而達到乳房豐滿健美的目的。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隆乳術本身不屬于高難復雜的手術,而隆胸術的發展與進步,歸根結底是在于隆胸材料的進步與發展。隆乳術的選擇主要也是對隆乳材料的選擇。人們期待著生物學家及材料科學家研制出有效、安全、無毒、持久的組織代用品,造福于女性。
隆乳術材料
1、成形的乳房假體
成形的乳房假體,是以醫用固體硅膠為外膜,其內容物分別為:液態硅膠、硅凝膠、水凝膠及生理鹽水等。成形的乳房假體有體積大小不同的規格,可供不同的身材條件選用。假體的外觀一般為半球狀。
硅膠及硅凝膠假體從70年代起、已廣泛應用于美容性隆乳。由于其分子量較大,呈膠凍狀,故手感較接近人體正常組織。然而,1992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正式宣布硅膠乳房假體對人體有害,可能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廠家應暫停生產,醫生需暫停使用。由于沒有更有說服力的證據,現已解除禁令、仍然應用于臨床。但硅膠及硅凝膠的乳房假體影響X線的穿透,故用其隆乳后,對乳房及胸部的X線檢查會有所影響。
鹽水型乳房假體,其內容物是充注生理鹽水,其對于人體無害。由于鹽水的分子量小,充盈過滿時,手感較硬。充盈不滿時,由于外膜有皺褶,假體容易破裂。由于生理鹽水是在開放的情況下充注,故極易污染。可能會造成鹽水中霉菌團的形成,——旦假體破裂、那對身體是絕對有害的。
水凝膠實際上是水及聚多糖化合物組成,為三維鏈狀膠凍樣結構,是新一代的乳房假體,并有成為硅膠、硅凝膠及鹽水假體理想替代品的趨勢。其組織相容性好,手感逼真,安全可靠,無外滲問題,即使一旦假體破裂,內容物水凝膠可迅速被人體吸收分解,對人體無害。水凝膠對X線有良好的穿透性、用其隆乳后,不妨礙乳腺及胸部的X線檢查。但其價格相對較為昂貴。
2、自體脂肪
自體脂肪可從自體的腹部、大腿等處抽取,清洗之后,再將之注入乳腺組織下。優點: 自身組織,無排斥反應; 缺點: 吸收率高,可達70/%,需多次注射。單次注射過多可引起脂肪液化、壞死,導致乳房硬結、紅腫、疼痛,甚至皮膚潰爛等。
3、聚丙稀酰胺凝膠
注射用隆胸材料是聚丙稀酰胺水凝膠(英捷爾法勒與奧美定同屬此類產品)。方法是用特制注射器將其直接注入乳腺組織間隙中,一般情況下對乳腺組織無明顯影響,但當妊娠期乳腺組織增生時隆乳材料就會對乳腺組織造成一定的壓力,特別是當術后發生感染或排異反應等情況時,難以將其徹底從人體乳腺組織中清除,因此未生育者要慎用。其應用于隆乳術的時間短,對人體的長期影響尚需進一步的研究和觀察;限制在三甲醫院觀察和應用。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美容外科研究所簡介
隆乳術是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整形美容外科研究所經典整形項目之一。
1954年10月,留學美國的汪良能教授回國到我校第一附屬醫院外科工作,汪良能教授回國時帶回鼓式取皮機和一批整形外科器械,開始時在大外科工作,1955年4月正式成立整形外科,汪良能副教授任科主任,主治醫生為史煥瑤,住院醫生為大外科輪轉醫生,當時整形外科與普通外科和胸外科合用一個護理單元和辦公室,其中整形外科有病床12張,主要收治手外傷、燒傷、創傷后畸形和先天性畸形。西京醫院是全國成立獨立的整形外科最早的單位之一(北醫三院于1949成立整形外科,西京醫院整形外科為國內第二家成立的整形外科專科),也是西北地區成立的第一個整形外科專科。
1956年秋鐘德才醫生完成三年輪轉之后,分配到整形外科工作,1957年史煥瑤醫生調到南京鐵道醫學院并創建了整形外科。1958年整形燒傷外科開始招收3-5年的進修生,培養目標為畢業后擔任整形燒傷外科專業的主治醫生。
1957年在汪良能教授的倡導下成立了西安市燒傷協作組,1959年由于燒傷病人增加而成立了燒傷病房,同時魯開化、陳壁、林蘭英、王倫和金祺祥等醫生先后分配或調入整形外科,其中金祺祥醫生于1963年調到昆明軍區總醫院工作,其他同志跟隨汪良能教授一直從事整形燒傷工作,1962年羅錦輝醫生畢業后分配到整形外科工作。
1964年成立了整形燒傷外科獨立病區,有整形外科病床23張,燒傷病床12張。1978年之前整形燒傷科的所有醫生在整形外科病房和燒傷病房輪流工作,1978年主治醫生以上人員確定專業方向,魯開化、羅錦輝和王倫(后調到第一軍醫大學)醫生確定做整形外科工作,陳壁、鐘德才和林蘭英醫生做燒傷工作,住院醫生每半年輪換一次,在此前后有艾玉峰、徐明達、肖能坎、韓風華等分配或調入整形燒傷外科工作。并有畢業留校的研究生曲淼淼、谷斌等參加科室墓ぷ鰲?/DIV>
汪良能教授于1978年被批準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外科),1979年整形外科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曲淼淼和谷斌為首批招收的碩士研究生,1981年被首批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點,1986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點,汪良能教授被批準為博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柳大烈為整形外科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199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博士學科名單時調整為外科學(燒傷)授權點,整形外科點未被列入。1991年開始與創傷外科(骨科)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995被再次正式確定為博士學位授權點。先后有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并與沈陽軍區總醫院、蘭州軍區總醫院和武警總醫院聯合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科室歷年來累積招收碩士研究生43人,博士研究生18人。
1982年,在汪良能教授的主持下擴建了整形燒傷外科病房,組建了整形燒傷外科實驗室,包括動物實驗室、顯微外科實驗室、細胞培養室、病理實驗室、尸體解剖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攝影室和資料室,許瑞華技師負責實驗室工作。1986年被總后批準為當時全軍唯一的整形外科專科技術中心。
1990年10月原整形燒傷科分為整形外科和燒傷科兩個臨床科室。分科時整形外科有魯開化和羅錦輝(后調到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兩位教授,艾玉峰副教授和郭樹忠主治醫生,住院醫生有韓巖、劉建波、馬顯杰、李向東、潘寶華共5位。1996年整形外科由外科樓一樓搬遷到3樓,病床由原先的23張擴展到43張(后于2000年裝修后縮減為39張),1997年整形外科在外科樓四樓成立了獨立的實驗室。
1992年整形外科與門診部和康復樓集資籌建了整形外科美容門診,包括美容手術、口腔美容和皮膚美容護理和儀器美容幾個部分,1994年與西安民生集團合作在南大街民生大酒店成立了美容院,1997年撤消了南大街美容院,人員和設備與康復樓的美容門診合并,并搬遷入門診大樓前的新的美容門診,由于兩個美容門診(院)的成立,有數位同志調入整形外科工作,近年來也有大量同志調入或研究生畢業之后分配到整形外科工作,整形外科的力量空前壯大。
2006年成為全軍唯一的整形外科研究所。2007年成為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是國家“211”和軍隊“2110”重點建設學科。